1887

OECD Multilingual Summari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utlook 2013

Summary in Chinese

Cover
请在此阅读整篇著作:
10.1787/migr_outlook-2013-en

2013年国际移徙展望

中文概要

主要趋势

  • 经合组织各国移民流量在增加,但仍远低于经济危机前的水平。2011年经合组织国家永久性移民人数总体比2010年高,但仍不足4百万。2012年的初步数字显示比上一年又有进一步增加。临时劳动迁移人数基本与2010年相同,入境人数略低于2百万人。经合组织成员国继续吸引着世界各国留学生,2010年留学生人数比2009年上升6%。
  • 印度、中国继续是流入经合组织各国移民的重要来源国,但由于欧盟内部流动性增加,今年波兰和罗马尼亚已进入前三名,列于中国之后。2011年经合组织欧洲成员国之间的人员自由流动量增加,通常已是来自其它各国移徙量的四倍。因经济危机移民流出量受到最大影响的国家以南欧国家为甚,2009年至2011年流出移徙量也再次加速,增幅达45%。
  • 2011年在经合组织国家寻求庇护的人数增加五分之一以上,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四十万人。2012年的初步数字也确认了该趋势。美国、法国和德国在目的地国中名列前茅。很大程度上由于“阿拉伯之春”运动,2011年意大利晋升为第四大接收国。
  • 面对失业率日益增加,许多国家政府收紧了国外招聘以保护本国职工。但它们同时也采取了若干措施改善外国失业职工的处境,主要是允许他们继续居留并寻找工作。更多国家采用了计分制度,以便更灵活地选择高技能移民。旨在吸引投资者和企业家的移民计划也引起各国重视。
  • 过去几年移民劳动市场形势恶化,移民的就业水平以及与本土出生者的就业比例都是如此。平均而言2008至2012年外国出生者的失业率增加了5个百分点,而本土出生者增加3%。移民长期失业问题已成为许多经合组织国家面临的严重挑战。2012年近半数移民失业者寻找就业时间已达一年以上。
  • 年轻及低技能移民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尤甚,但女性及高技能移民受影响较小。受影响最深的是来自拉丁美洲和北非洲的移民。例如2012年欧洲各国的北非洲移民失业率达到前所未有的26.6%。
  • 在移民融入政策重视程度及拨给的公共资金方面,各国差别很大,尽管它们都需要支持移民融入劳动市场以避免产生可能的长期后果,尤其是对移民青年及本土出生的移民后代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国家继续在融入措施方面投入大量公共资金,其它国家则因经济衰退和财政拮据而大幅削减了此类资金。

移徙对财政的影响

移民对公共财政产生的净影响为正数还是负数,这是被广泛辩论的一个问题。但无论是正数或负数,估计其影响并不大,一般不超过GDP的0.5%。但移民对税收及社保系统贡献比不上本土出生者的主要原因,通常是他们支付的税款和社保摊款往往少些,而并非他们更依赖社会福利。

移民的年龄特征不同,是解释各国移民在财政贡献方面差异的主要因素,而移民抵达时的年龄是确定移民目前净价值的关键因素,用以计算出经折减的未来直接财政贡献净值。尽管如此,和工作经验、语言能力、教育程度等其它因素相比,多数选择工作移民的移徙系统对年龄并不那么重视。更一般而言,移民人口的构成种类(工作移民、家属移民或人道主义移民)方面的差别,是产生各国之间移民相对于本土出生者净财政贡献差异的主要因素。

就业状况是决定移民净财政贡献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高福利国家。使移民达到本土出生者相同的就业率,会给许多经合组织欧洲成员国带来巨大的财政利益。

对移民的歧视

在就业市场和社会上对移民及其子女施加的歧视会破坏社会凝聚力,削弱对教育进行投资的积极性。这种歧视也会给接收国带来经济损失。衡量歧视程度很不容易,但研究显示移民及其子女往往需寄出比同等履历非移民求职者一倍以上的求职信才可能获得面试机会。歧视影响最大的似乎是招聘过程,尽管在以后的升职和加薪等方面也有所表现。

多数经合组织国家已采取制止歧视的措施,尽管各国在范围程度上有很大差别。最常见的是法律补救措施。一些经合组织国家也实行了“积极平权行动”类型的政策,推出了就职指标、配额及匿名求职履历等措施。证据显示,精心设计的此类措施可有效制止歧视。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也尝试了多元化政策工具但效果难以评估,因为通常只有对多元化最感兴趣的雇主参加。宣传教育对克服负面刻板印象特别重要,成见似乎是歧视行为的关键原因。

主要结论

  • 2001至2011年经合组织地区人口总增长率的40%来自于移徙。
  • 2011年流入经合组织各国的永久性移民增加2%。初步数字显示2012年增长幅度类似。
  • 欧洲内部人口自由流动产生的移徙量2011年回升至15%,经济危机期间(2007至2010年)下降幅度近40%。
  • 欧洲从国外招聘的移民劳动者不到半数。
  • 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已超过二百六十万。
  • 在流往经合组织国家的移民流中亚洲移民的份额继续增加,2011年达到36%。亚洲尾随欧洲已成为第二大移民来源地。
  • 2011年在经合组织国家寻求庇护的人数增加20%以上,2012年增加7%。
  • 2012年又有十个国家实施旨在吸引高素质移民的欧盟蓝卡计划,所有签署国均已签发蓝卡。
  • 2011和2012年有7个经合组织国家修改本国政策,以吸引外国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 平均而言,经合组织各国失业率上升对移民产生的影响比对本国人更大,2008年至2012年移民失业率从8.1%上升至12.9%,而本国公民失业率从5.4%上升至8.7%。
  • 2008至2012年,经合组织国家失业一年以上的移民在失业移民人数所占比例从31%上升至44%。

© OECD

本概要并非经合组织的正式译文。

在提及经合组织版权以及原著标题的前提下允许复印本概要。

多语种概要出版物系经合组织英法双语出版原著的摘要译文。

由经合组织在线书店免费提供 www.oecd.org/bookshop

如需更多信息,请与经合组织出版事务及通信总司版权及翻译处联系 [email protected] 或传真: +33 (0)1 45 24 99 30.

OECD Rights and Translation unit (PAC)
2 rue André-Pascal, 75116
Paris, France

请访问我们的网址 www.oecd.org/rights

OECD

请在OECD iLibrary 阅读完整的英文版本!

© OECD (2013),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utlook 2013, OECD Publishing.
doi: 10.1787/migr_outlook-2013-en

This is a required field
Please enter a valid email address
Approval was a Success
Invalid data
An Error Occurred
Approval was partially successful, following selected items could not be processed due to error